宰-中華語文大辭典
宰ㄗㄞˇzǎi1.古代職官名。[例]太~|~相。2.主持;掌管。[例]主~。3.殺。[例]電~場|殺豬~羊。4.〈口〉比喻向顧客或服務對象無理索價。[例]挨~|購物謹防被~。5.姓。
宰-漢語大字典
宰
《説文》:“宰,辠人在屋下執事者。从宀,从辛。辛,辠也。”
zǎi 《廣韻》作亥切,上海精。之部。
(1)充当家奴的罪人。《説文·宀部》:“宰,辠人在屋下執事者。”段玉裁注:“此宰之本義也。”王紹蘭訂補:“《漢書·揚雄傳(解難)》言:‘胥靡為宰。’《楚元王傳》:‘胥靡之。’晋灼曰:‘胥,相也;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輕刑之名。’此辠人為宰之證。”
(2)古官名。《集韻·海韻》:“宰,官稱。”1.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穀梁傳·僖公九年》:“天子之宰,通于四海。”范甯集解:“宰,天官冢宰兼為三公者。”《國語·齊語》:“桓公自莒反於齊,使鮑叔為宰。”韋昭注:“宰,太宰也。”2.主掌某一专职之官。《荀子·王制》:“宰爵知賓客祭祀饗食犧牲之牢數。”楊倞注:“宰,膳宰。”《禮記·月令》:“乃命宰祝,循行犧牲。”鄭玄注:“宰祝,太宰、大祝,主祭祀之官也。”《禮記·祭統》:“宫宰宿夫人。”鄭玄注:“宫宰,守宫官也。”3.卿大夫的家臣。《論語·公冶長》:“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何晏注:“宰,家臣。”《左傳·襄公十年》:“王叔之宰。”杜預注:“宰,家臣。”4.邑、县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論語·雍也》:“原思為之宰。”何晏注:“孔子為魯司寇,以原憲為家邑宰。”《左傳·莊公十二年》“蕭叔大心”唐孔穎達疏:“卿大夫采邑之長則謂之宰。”《後漢書·劉盆子傳》:“子為縣吏,犯小罪,宰論殺之。”
(3)主宰者,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和物。《正字通·宀部》:“宰,凡為事物之主者亦曰宰。”《莊子·齊物論》:“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王先謙集解:“若有真為主宰者使然,而其眹迹不可得見。”《吕氏春秋·精通》:“德也者萬民之宰也,月也者羣陰之本也。”高誘注:“宰,主也。”唐劉禹錫《天論》:“跖、蹻焉而遂,孔、顔焉而厄,是茫乎無有宰者。”
(4)制,治理。《廣雅·釋言》:“宰,制也。”《玉篇·宀部》:“宰,治也,制也。”《老子》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晋書·苻堅載記下》:“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宋俞文豹《吹劍録·四録》:“徐進齋宰是邑,連三年稔。”
(5)杀牲;割肉。《漢書·宣帝紀》:“其令太官損膳省宰。”顔師古注:“宰為屠殺也。”《新唐書·鄧處納傳》:“周岳與滿狎,因獵,宰肉不平而鬭。”鲁迅《彷徨·祝福》:“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又指分肉的人。《史記·陳丞相世家》:“平為宰,分肉食甚均。”
(6)冢,坟墓。《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宰上之木拱矣。”何休注:“宰,冢也。”宋蘇軾《思成堂》:“宰樹連山谷,祠堂照路隅。”清朱國漢《岳武穆墓》:“森森宰木戰英風,葛嶺高墳夕照中。”
(7)通“采(cài)”。封邑。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宰,叚借為采。”《禮記·曲禮下》:“問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王引之述聞:“宰,當讀為采,謂有采地也……古字采與宰通爾。”
(8)通“滓(zǐ)”。渣滓。《武威漢代醫簡》:“付子廿果,皆父豬肪三斤,煎之五沸,浚去宰,有病者取。”
(9)姓。《廣韻·海韻》:“宰,姓。”《通志·氏族略四》:“宰氏,姬姓,周卿士宰,周公之後,又有宰孔者,皆周太宰。以官為氏。”《史記·孔子世家》:“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