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龍尾道ㄌㄨㄥˊ ㄨㄟˇ ㄉㄠˋlóng wěi dào殿前甬道。因其形逶迤屈曲,宛如龍尾下垂而得名。《新唐書.卷二二五.逆臣傳上.安祿山傳》:「每過朝堂龍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唐.王建〈宮詞〉一〇〇首之二:「上得青花龍尾道,側身偷覷正南山。」
龍尾道-辞源3
【龍尾道】㊀自城外至城上所築的陂陀道。其道前高後卑,下塌於地,逶迤屈曲,宛如龍尾下垂,故謂之龍尾道。越絶書二 吳地傳:“無錫西龍尾陵道者,春申君初封 吳所造也。”資治通鑑二五九 唐 乾寧元年:“王先成請築龍尾道,屬于女牆。”省作“龍尾”。資治通鑑一七四 陳 太建十二年:“(尉邏)迥窘迫升樓,(崔)弘度直上龍尾追之。”㊁皇宮内升殿的斜坡道。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十七 潯陽歲晚寄元八郎中……詩:“螭頭階下立,龍尾道前行。”新唐書二二五上 安祿山傳:“祿山計天下可取,逆謀日熾,每過朝堂龍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