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龍圖ㄌㄨㄥˊ ㄊㄨˊlóng tú①河圖。相傳龍馬從黃河中背負而出的圖。《宋書.卷二七.符瑞志上》:「龍圖出河,龜書作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②宋代龍圖閣直學士的簡稱。如范仲淹進龍圖閣直學士,羌人呼為「龍圖老子」、包拯以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為官剛毅正直,後世稱為「包龍圖」。
龍圖-辞源3
【龍圖】㊀卽河圖。傳説有龍馬從 黃河中負出,故稱。漢 應劭 風俗通十 山澤:“河者,播也,播爲九流,出龍圖也。”梁書 元帝紀 大寶三年 徐陵上表:“自氤氳渾沌之世,驪連 栗陸之君,卦起龍圖,文因鳥跡。”參見“河圖㊀”。㊁ 宋 龍圖閣直學士的ॳѧȱ。如 范仲淹進 龍圖閣直學士,羌人呼爲“龍圖老子”。見 宋史三一四 范仲淹傳。又 包拯除 龍圖閣直學士,權知 開封府,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爲之斂手。民間稱爲 包龍圖。元曲選缺名 陳州糶米一:“若要與我 陳州百姓除了這害呵,則除是 包龍圖那個鐵面没人情。”後因謂廉正之官爲 龍圖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