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中華語文大辭典
黃鶴樓黄鹤楼ㄏㄨㄤˊ ㄏㄜˋ ㄌㄡˊhuánɡhèlóu樓名。原位於湖北武漢蛇山黃鶴磯頭,因磯為樓,故名。相傳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光緒十年(1884)被焚,1985年重建於蛇山西端高觀山西坡。共五層樓,高50.4公尺,另加夾層共10層,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頂使用十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主樓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公尺,另有白雲閣、象寶塔、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等小景,雄偉壯麗,具有獨特風格。唐代詩人崔顥有著名的〈登黃鶴樓詩〉。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黃鶴樓 -中国文化史辞典
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樓因山而得名。傳說始建於三國吳黃武年間(222—229年),後曆經興廢,屢毀屢建。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緒十年(1884年)毀於火。有關此樓有多種神話傳說,如《齊諧記》雲:“黃鶴山者,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又如《述異記》說:“(荀瑰)嘗東遊,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賓主歡對。已而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等等。曆代文人雅士,登樓抒懷,題詠甚多。唐崔顥題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更名傳千古。1985年,在遺址所在地重建新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