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朵-汉语大词典
骨朵(I)1.指古代的一种兵器。是一长棒,顶端缀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
●唐以后用为刑杖。
●宋以后并用为仪仗,俗称金瓜。
●《宋史·仪卫志二》:“凡皇城司随驾人数,崇政殿祇应亲从四指挥,共二百五十二人,执擎骨朵充禁卫。”
●《水浒传》第五九回:“宋江执着骨朵,躬身声喏。”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十》:“惰者辄以骨朵击背股。”
2.见“骨朵子直”。
骨朵(II)1.指宋元时一种面作的圆形小点心。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摺:“那边卖的油炸骨朵儿,你买些来我吃。”
2.指花蕾。
●《西游记》第四九回:“九瓣攒成花骨朵,一竿虚孔万年青。”
●杨朔《三千里江山》头:“不过无穷花开的最旺,一个骨朵连一个骨朵,开起来没头。”
骨朵-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骨朵ㄍㄨˇ ㄉㄨㄛˇgǔ duǒ①武器名。用鐵或堅木做成的棍棒,一端有大首,狀如蒜頭。《聊齋志異.卷一一.王十》:「留十,授以蒺藜骨朵,令隨諸鬼督河工。」②肉類。《金瓶梅.第三九回》:「這碟兒裡是燒骨朵,姐姐你拿過去,只怕錯揀到口裡。」③圓形突起的樣子。元.無名氏《翫江亭.第二折》:「阿阿!努嘴兒了,放嫩葉了。阿阿!打骨朵了。阿阿!開花兒了。」也作「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