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地-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陰地ㄧㄣ ㄉㄧˋyīn dì①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魏書.卷四五.裴駿傳》:「安祖愍之,乃取置陰地,徐徐護視,良久得蘇。」唐.王建〈春日五門西望〉詩:「唯有教坊南草綠,古苔陰地冷淒淒。」②墳地、墓地。《二刻拍案驚奇.卷二〇》:「又托他與賈成之尋陰地,造墳安葬,所費甚多。」
陰地-辞源3
【陰地】㊀謂日光所不及處。魏書 裴駿傳附 裴安祖:“(雉)遂觸樹而死。安祖愍之,乃取置陰地,徐徐護視,良久得蘇。”㊁墓地。水滸一〇一:“他聽信了一個風水先生,看中了一塊陰地,當出大貴之子。”㊂地名。春秋屬 晉。今 陝西 商洛市、河南 陝縣至 嵩縣一帶。左傳 哀四年:“蠻子赤奔 晉 陰地。”注:“陰地,河南 山北,自 上雒以東至 陸渾。”又 河南 盧氏縣東北有 陰地城。見 讀史方輿紀要四八 河南三 盧氏縣。㊃關名。在今 山西 靈石縣西南。唐 昭宗 大順元年 張濬議討 李克用,會諸道兵於 晉州,出 陰地關,卽此。參閲 新唐書 昭宗紀、讀史方輿紀要四一 平陽府 靈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