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色-汉语大词典
金声玉色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尚书大传》卷四:“天下诸侯之悉来进受命于周,而退见文武之尸者,千七百七十三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
●汉刘桢《鲁都赋》:“彼齐﹝鲁﹞诸儒,皆绘弁端衣,散佩垂绅,金声玉色,温故知新。”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亦作“金声玉服”。
●《墨子·经说上》:“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
●孙诒让间诂:“玉服,即佩服之玉……言其实充美则见于外者,若金声玉服之昭著,即所谓荣也。”
金声玉色-中华成语大词典
金声玉色
【拼音】:jīn shēng yù sè
解释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出处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示例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久而弥彰。”
近义词
金声玉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