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辞源3
【鄱陽】㊀湖名。爲我國五大湖之一,在 長江以南,江西北部。卽 書 禹貢之 彭蠡,亦稱 彭湖。隋改今名,因近 鄱陽山故。湖形似葫蘆,中爲細腰,因而有南北之分:南曰 宮亭湖 族亭湖;北曰 落星湖 左蠡湖。湖瀕 星子縣處,古稱 甖子口,爲南湖與 長江的交通要道。參閲 嘉慶一統志三一一 饒州府一 山川。㊁郡、府名。漢末 建安十五年 孫權置 鄱陽郡,隋 開皇九年廢,大業初仍爲 鄱陽郡。唐 武德四年稱 饒州,天寶元年復爲 鄱陽郡,宋爲 饒州 鄱陽郡,明初改爲 鄱陽府,不久又改爲 饒州府,清因之。故治 鄱陽縣。公元1912年裁撤。見 嘉慶一統志三一一 饒州府一。㊂縣名。今屬 江西省。春秋 楚 番邑,秦置 鄱陽縣。漢屬 豫章郡,唐屬 饒州。明 清均屬 饒州府。參閲 嘉慶一統志三一一 饒州府一。
鄱陽白-辞源3
【鄱陽白】紙名。宋 陶穀 清異錄 文用 鄱陽白:“先君子蓄紙百幅,長如一疋絹,光緊厚白,謂之 鄱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