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中華語文大辭典
親屬亲属ㄑ丨ㄣ ㄕㄨˇqīnshǔ泛指與自己有血緣、婚姻或收養關係的人。如血親、姻親、配偶等。[例]直系~|旁系~。
親屬 -中国文化史辞典
古指與己有較近的血統關系或婚姻關系的人,包括血親、配偶、血親的配偶(如伯母、嫂子)和配偶的血親(如嶽父母、妻的兄弟姐妹)。《爾雅》等書釋古代親屬稱呼如下:父之父為祖,古稱王父;父之母為祖母,古稱王母。祖之父母為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為高祖父、高祖母。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昆孫,昆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父之兄為世父(伯父),父之弟為叔父,中古以後簡稱伯、叔。世父之妻稱世母(伯母),叔父之妻稱叔母(後稱嬸)。伯叔之子(堂兄弟)稱從父兄弟,又稱從兄弟。父之姊妹為姑。父之伯父叔父稱從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其妻稱從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從祖祖父之子稱從祖父,俗稱堂伯、堂叔。其妻稱為從祖母(堂伯母、堂叔母)。堂伯叔之子稱從祖兄弟,又稱再從兄弟(從堂兄弟)。祖父的伯叔是族曾祖父,稱族曾王父;其妻是族曾祖母,稱族曾王母。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稱族祖王父。族祖父之子為族父。族父之子為族兄弟,又稱三從兄弟。族兄弟之子為親同姓(僅為同姓之親,但已無服屬)。兄之妻為嫂,弟之妻為弟婦。兄弟之子為從子,又稱侄;兄弟之女為從女,後又稱侄女。兄弟之孫為從孫。姊妹之子為甥,後又稱外甥。女之夫為女婿或子婿,後省稱婿。父之姊妹之子女稱為中表(表兄、表弟、表姊、表妹),系晉後才有的稱呼。後又稱姑表。母之父為外祖父,古稱外王父;母之母為外祖母,古稱外王母。外祖父之父母為外曾王父與外曾王母。母之兄弟為舅。母之姊妹為從母,後稱姨母,其夫稱姨夫。母之從兄弟為從舅。母之兄弟姊妹之子女統稱為從母兄弟與從母姊妹,後也稱中表;姨母之子女又稱姨表。妻又稱為婦。妻之父為外舅(嶽父),妻之母為外姑(嶽母)。妻之姊妹為姨。夫又稱婿。夫之父為舅,又稱嫜。夫之母為姑。連稱舅姑(公婆)或姑嫜。夫之兄為兄公。夫之弟為叔,又稱小叔,晉後又稱小郎。夫之姊為女公。夫之妹為女妹,中古後又稱小姑。夫之弟婦為娣婦,夫之嫂為姒婦,簡稱為娣姒,又叫妯娌。妻之父母與夫之父母之間為婚姻,後叫親(qìng)家。具體地說,妻之父為婚,夫之父為姻。兩婿相稱謂之婭,後代俗稱為連襟(襟兄、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