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典故小词典
无: 一作“不”。言: 言辞, 文章。文: 文采。行: 流行, 传播。说话、写文章如果缺乏文采, 就流传不远,
〔出典〕《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曰:‘..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用例一〕宋代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 fǔ) 黻( fú) 圣猷, 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 甄陶士类, 每舍其所短而取其长。”( 黼黻: 原指古代礼服上的花纹, 喻指华丽的辞藻。圣猷: 皇上的谋划。黼黻圣猷: 指代皇帝起草诏令制诰。甄陶:犹言培育。)
〔用例二〕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今人徒知‘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中华成语大词典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拼音】: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解释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出处
北周·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示例
近义词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