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制-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終制ㄓㄨㄥ ㄓˋzhōng zhì①遭父母之喪,守喪三年。《新唐書.卷一六四.崔玄亮傳》:「父喪,客高郵,臥苫終制。」唐.白行簡《李娃傳》:「終制,累遷清顯之任。」②一種埋葬的方式。引申為葬具。《晉書.卷一.宣帝紀》:「先是預作終制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
終制-辞源3
【終制】㊀帝王關於喪葬的文告。三國志 魏 文帝紀 黃初三年:“冬十月甲子,表 首陽山東爲壽陵,作終制曰:‘禮,國君卽位爲椑,存不忘亡也。’”晉書 宣帝紀:“先是預作終制,於 首陽山爲土藏,不墳不樹。”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有 終制篇。㊁父母去世服滿三年之喪。北齊書 高乾傳:“先是 信都草創,軍國權輿,乾遭喪不得終制。”也稱終服。新唐書一四二 崔祐甫傳:“祐甫病,謂妻曰:‘吾殁,當以 廬江次子主吾祀。’及卒,護喪者以聞,帝惻然,召 (崔)植,使卽喪次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