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破陣樂-辞源3
【秦王破陣樂】樂,yuè。樂曲名。詳“七德舞”。
秦王破陣樂 -中国文化史辞典
唐代著名歌舞大曲。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討平叛將劉武周,河東士庶歌舞於道。軍人遂作《秦王破陣樂》之曲,並開始在軍中流傳。貞觀元年宴群臣,奏《秦王破陣樂》之曲。太宗既以“武功定天下”,又要“文德綏海內”,因命呂才協音律,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藥等改制歌辭,並改名《七德舞》。貞觀七年,太宗親繪《破陣舞圖》,其圖“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鸛,箕張翼弛,交錯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戰陣之形”。命呂才依圖教樂工一百二十八人披甲執戟而舞。舞有三變,每變四陣,共十二陣,五十二遍。伴以大鼓,進退有節;戰鬥擊刺,皆合歌聲。高宗時從規模到內容,逐漸改變:顯慶元年改名《神功破陣樂》;玄宗時坐部伎中的《破陣樂》及《小破陳樂》均用四人;甚至改編成數百宮女齊舞的優美舞蹈;德宗時,宮廷宴會上仍有演奏,憲宗太和三年列入凱樂四首之曲,歌辭內容有討伐叛鎮等;懿宗鹹通中,皇族迎接皇帝時還演奏破陣樂。《秦王破陣樂》以“發揚蹈厲,聲韻慷慨”著稱,在民間影響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