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瓦-中華語文大辭典
磚瓦砖瓦ㄓㄨㄢ ㄨㄚˇzhuānwǎ泛指磚塊、瓦片等建築材料。[例]~房|~破碎|~建築。
磚瓦 -中国文化史辞典
我國遠古時代的房屋是土牆草頂,後來才發展成磚牆瓦頂。制瓦技術是從陶器制作技術發展而來的,大約至遲出現於西周初期。在陝西岐山鳳雛村出土的西周初期建築遺址中,發現了少量的瓦,可能只用於屋脊和屋簷。在陝西扶風召陳村出土的西周中晚期建築遺址中,發現了數量較多的瓦,有的屋頂已全部鋪瓦。西周的瓦分板瓦、筒瓦,板瓦仰鋪在屋頂上,筒瓦覆蓋在兩行板瓦之間。此外還有瓦當,是鋪在屋簷前面的瓦頭。此後,瓦就成了鋪屋頂的主要建築材料。大約在北魏時期出現了琉璃瓦,起初只用於屋脊、屋簷,直到宋代,才出現鋪滿琉璃瓦的建築。磚古稱“甓”。磚的發明比瓦要晚。戰國晚期出現了空心磚,長達一米多,寬三、四十厘米,用於砌築墳墓的墓室,其上印壓各種花紋圖案。秦漢時代還有方磚,那是用來鋪室內地面的。古人築牆用“版築”技術,用磚來砌牆建房,是比較後起的事。參見“瓦當”、“版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