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之才-中华成语大词典
百里之才
【拼音】:bǎi lǐ zhī cái
解释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
出处
《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示例
近义词
百里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称才能平常的人
百里之才-典故小词典
简作“百里才”。旧称能治理纵横百里之地( 约一个县)的人才。
〔出典〕《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除广都长, 众事不理, 先主将加罪戮。诸葛亮请曰:‘ 蒋琬, 社稷之器, 非百里之才也。’”
〔用例一〕唐代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士元非百里之才, 太丘有三台之望。”(士元:三国庞统字士元。太丘:后汉陈实曾任太丘长, 故称陈太丘。三台:汉时以尚书、御史、谒者为三台, 这里泛指朝廷重臣。望: 人望。)
西晋-陈寿--《蒋琬传》: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士元非百里之才,太丘有三台之望。
明-罗贯中-五七回-《三国演义》: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亮曾有荐书在士元处,曾达主公否?”
清-黄世仲-一回-《洪秀全演义》:惜足下非百里之才,还恐枳棘丛中非栖凤凰之所,只是凭这一席地,徐待时机便了。
唐-骆宾王--《钱郑安阳入蜀》: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才;长途君怅望,歧路我徘徊。
当代-谈歌-第四章一三-《家园笔记》:谭家轩非百里之才,可惜他生不逢时啊!
西晋-陈寿-三七-《三国志·庞统传》:统以从事守来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清-叶申芗--《小庚词·沁园春·淮上留别次幔四兄》:念何时夜雨,联床共话,每逢佳节,对酒遥怀。底事年来,吾家兄弟,碌碌偏多百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