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中華語文大辭典
浮雲浮云ㄈㄨˊ ㄩㄣˊfúyún1.浮動的雲氣。[例]層層~|千里~。2.比喻微不足道、不足掛心的事物。[例]糞土金錢,~富貴。3.比喻弄權欺上的小人或佞臣。[例]~蔽日,君王難近。4.比喻流逝的光陰,無常的世事。[例]~朝露|~世態紛紛變。5.比喻流浪他鄉,未有定處。[例]~遊子。6.比喻下筆輕靈流動。[例]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矯若驚龍。
浮雲-辞源3
【浮雲】㊀飄浮在空中的雲。楚辭 屈原 遠遊:“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雲而上征。”淮南子 人間:“及至其筋骨之已就,而羽翮之旣成也,則奮翼揮䎚,凌乎浮雲。”以浮雲譬喻事物,往往隨文而異。1.比喻不值得關心和重視的事情。論語 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2.比喻小人。楚辭 戰國 楚 宋玉 九辯:“何氾濫之浮雲兮,猋廱蔽此明月。”注:“夫浮雲行,則蔽月之光;讒佞進,則忠良壅也。”3.比喻筆勢飄逸。晉書 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爲飄若浮雲,矯若驚龍。”4.比喻變幻無定。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十 哭長孫侍御:“流水生涯盡,浮雲世事空。”㊁馬名。相傳 漢文帝自 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浮雲。見 西京雜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