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校-辞源3
【檢校】㊀查核。晉書 陸雲傳 江統等上疏:“刑誅事大,言 (陸)機有反逆之徵,宜令 王粹 牽秀檢校其事,令事驗顯然,暴之萬姓,然後加 雲等之誅,未足爲晚。”世説新語 政事:“(賀邵)於是至諸屯邸,檢校諸 顧 陸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衆。”㊁官名。1.散官。東晉時有檢校御史。唐有檢校官,如檢校司空,檢校禮部尚書等,指詔除而非正名的加官。宋自檢校太師至檢校各部員外郎均爲檢校官,其位高於正職。2.屬官。元中書省有檢校官,掌檢校公事文牘。明代中央六部、都察院,地方的布政司、按察司及各府,皆置檢校官。清代僅某些府有檢校官,爲低級辦事官員。參閲 文獻通考六四 職官十八、元史 百官志一。
檢校-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檢校ㄐㄧㄢˇ ㄐㄧㄠˋjiǎn jiào①查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於是至諸屯邸,檢校諸顧、陸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重。」《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那時賈涉適在他郡去檢校一件公事,到九月方歸。」②職官名。晉始設置,原為散官。唐宋有檢校官,其官位高於正官。元以後為屬官,元中書省有檢校官,掌理檢校公事文牘。明、清的檢校官為低級辦事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