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使-中華語文大辭典
樞密使枢密使ㄕㄨ ㄇ丨ˋ ㄕˇshūmìshǐ職官名。唐代始置,以宦官為之。其後宦官以此干預朝政,甚至廢立君主,至昭宗時始改任士人。宋代則以之稱樞密院的長官,與同平章事等合稱「宰執」,共同負責軍國要政。明以後多用為掌管軍事的大臣的代稱。清代對軍機大臣也往往以「樞密」為尊稱。
樞密使 -中国文化史辞典
官名。唐代宗永泰中以宦官任樞密使掌出納王命。後唐莊宗時分中書兵房為樞密院,以士人任使,與宰相分掌朝政,凡文事出中書,武事出樞密。宋朝以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關。長官為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事;副長官為樞密副使(簡稱樞副)或同知樞密院事(簡稱同知樞),如官資淺則稱樞密直學士簽署院事(簡稱簽樞)、同簽署院事,以文官充任。南宋初以宰相兼知樞密院,以後或兼或否,至開禧年間始定制宰相必兼樞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