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通考-中華語文大辭典
文獻通考文献通考ㄨㄣˊ ㄒ丨ㄢˋ ㄊㄨㄥ ㄎㄠˇwénxiàn tōnɡkǎo書名。元‧馬端臨撰。共三百四十八卷,附考證三卷。該書記載歷代典章制度與建置沿革,在杜佑《通典》的基礎上,加以充實擴編,續寫至南宋寧宗嘉定末年(1224),共分二十四門,尤以宋代典制為詳。與唐‧杜佑《通典》、宋‧鄭樵《通志》並稱「三通」。
文獻通考-辞源3
【文獻通考】元 馬端臨撰。三百四十八卷。按 通典成例,别增經籍、帝系、封建、象緯、物異五門,共爲二十四門。通典所收材料自上古至 天寶,此書自 天寶增補續修至 南宋 嘉定末。自序稱“引古經史謂之文,參以 唐 宋以來諸臣之奏疏、諸儒之議論謂之獻”,故以 文獻通考爲名。内容謹嚴不及 通典,而材料詳贍過之。明 王圻曾作 續考二百五十四卷,清 乾隆十二年以 王書體例雜亂,命四庫館臣别撰 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卷。又以 清王朝初建至 乾隆二十六年止有關材料分出别行,命名爲 清(皇)朝文獻通考,三百卷。合稱三 通考。近人 劉錦藻又撰 清朝續文獻通考四百卷,事迹增補至 宣統末年,與三 通考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