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璧-汉语大词典
拜璧春秋时,楚共(恭)王有宠子五人,自己不能确定由谁继承王位。于是遍祭名山大川,请神择定,并以璧示之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祭毕,密埋璧于祖庙厅堂里,令五子斋,并以次第入拜。结果,小儿子几次跪拜都压在璧纽上,后继位为楚平王。事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后因以“拜璧”为立太子的典故。
●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
拜璧-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拜璧
【出典】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子干、子皙皆远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压纽。”
【释义】 春秋时,楚共王曾以“拜璧”的方式选择继位的人,幼子平王因压璧纽而被选中。后世用作咏太子的典故。
【例句】 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五首》其一1282)这里用楚平王幼时拜璧事,哀挽恭懿太子死于幼小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