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牛佩犢-中華語文大辭典
帶牛佩犢带牛佩犊ㄉㄞˋ ㄋ丨ㄡˊ ㄆㄟˋ ㄉㄨˊdàiniú-pèidú《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龔遂》記載:西漢宣帝時,渤海郡農民因飢寒而作亂,龔遂受命任太守,教民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後遂以「帶牛佩犢」比喻改業歸農。[例]他看透江湖生涯,深思~,棄甲歸田。
帶牛佩犢-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帶牛佩犢㊣ㄉㄞˋ ㄋㄧㄡˊ ㄆㄟˋ ㄉㄨˊdài niú pèi dú釋義漢宣帝時,渤海歲饑,民多淪為盜匪,龔遂受命為守,教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改業歸農。典出漢書・卷八十九・龔遂傳。比喻棄武務農。如:「古代太平盛世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帶牛佩犢,棄甲歸田。」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6520帶牛佩犢備註頻6書中國成語大辭典、實用成語辭典(1)(2)(2)、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中國成語大辭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典號FL0000003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