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幣-辞源3
【布幣】㊀陳列幣帛。左傳 襄二九年:“祓殯而襚,則布幣也。”國語 吳:“寡君 句踐,使下臣 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敢私告於下執事。”㊁古代仿照農具鎛的形狀鑄造的一種錢幣。清 馮雲鵬等 金石索 金索四列古布幣大小六品。
布幣 -中国文化史辞典
春秋戰國時的一種銅幣,主要通行於三晉地區。由鏟演變而來。最早的布幣,完全保留著鏟的形狀,所以也叫鏟幣。鏟,古書上叫“鎛”(bó),是一種鏟草的農具。“鎛”與“布”二字,古音同,以“布”代“鎛”,因有布幣之稱。布幣的種類很多,大體分為兩大類:空首布和平首布。前者布首中空,上端可以裝柄;後者布首扁平,不能裝柄。根據形狀的不同,空首布又可分為方肩空首布、斜肩空首布和尖足空首布,平首布又可分為尖足布、方足布和圓足布。布幣上一般鑄有地名,有的還鑄有幣值面額、幹支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了布幣,代之以半兩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