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腔-中華語文大辭典
崑腔昆腔ㄎㄨㄣ ㄑ丨ㄤkūnqiānɡ傳統劇種之一。明嘉靖年間崑山人魏良輔以江蘇崑山一帶的民間清唱腔為基礎,綜合其他地方腔調而成。在表演上,以抒情、細膩為特點。也作「崑曲」、「崑劇」。
崑腔-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崑腔ㄎㄨㄣ ㄑㄧㄤkūn qiāng流行於我國江浙一帶的劇種。始於元代,最初是江蘇崑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故稱為「崑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崑山腔為基礎,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細緻,擅長抒情,有「水磨調」之稱,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曲,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由於所唱的是曲牌,故稱為「崑曲」;因以江南蘇州崑山一帶的語言演出,故也稱為「崑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