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中華語文大辭典
太陰太阴ㄊㄞˋ 丨ㄣtàiyīn1.舊指月亮。2.木星的古名。環繞太陽公轉週期約12年。也作「太歲」、「歲星」。3.經穴名。中醫指脾、肺兩經,有陰氣旺盛的意義。
太陰-辞源3
【太陰】㊀月亮。日月對舉,日稱太陽,故月稱太陰。説文:“月,闕也,太陰之精。”唐 柳宗元 柳先生集四三 感遇詩之一:“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陰。”㊁太歲的别稱。淮南子 天文:“太陰在寅,歲名曰攝提格。”太陰,爾雅 釋天作“太歲”。參見“太歲”。㊂極盛的陰氣。漢 蔡邕 獨斷上:“冬爲太陰,盛寒爲水,祀之於行。”㊃人體經脈名。指脾、肺二經。素問 陰陽離合論:“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參見“十二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