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中華語文大辭典
太學太学ㄊㄞˋ ㄒㄩㄝˊtàixué古代的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始設於京師長安,立五經博士,為西漢置太學之始。至東漢大為興盛,太學生達三萬人。自魏晉至明清,設有太學或國子監,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但均為全國最高學府。
太學-辞源3
【太學】古學校名,卽國學。相傳 虞設庠,夏設序,殷設瞽宗,周設辟廱,卽古太學。漢武帝 元朔五年,始置太學,立五經博士。隋初置國子寺,煬帝時改爲國子監。唐設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七學,屬國子監。宋也兼置國子、太學。明以後,不設太學,只有國子監,在監讀書的稱太學生。參閲 文獻通考四十 學校一 太學、歷代職官表三四 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