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門-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壅門ㄩㄥ ㄇㄣˊyōng mén用以掩蔽城門的牆垣。《新唐書.卷一一一.張仁愿傳》:「初建之城也,不置壅門、曲敵、戰格。」《資治通鑑.卷二〇九.唐紀二十五.中宗景龍二年》:「仁愿建三城,不置壅門及備守之具。」
壅門-辞源3
【壅門】遮掩城門的短牆。新唐書一一一 張仁愿傳:“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門、曲敵、戰格。或曰:‘邊城無守備,可乎?’仁愿曰:‘兵貴攻取,賤退守。寇至,當併力出拒,敢回望城者斬,何事守備,退忸其心哉!’”一説卽古之懸門。參閲 資治通鑑二○九 唐 景龍二年“不置壅門及備守之具”元 胡三省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