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崇拜-中華語文大辭典
圖騰崇拜图腾崇拜ㄊㄨˊ ㄊㄥˊ ㄔㄨㄥˊ ㄅㄞˋtúténɡ chónɡbài氏族社會的一種原始宗教信仰。人們相信團體或個人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尤以動物居多。作為氏族圖騰動物的熊、狼、鹿、鷹、蛇等,即為該氏族的神聖標誌,並為全族之忌物,禁殺禁食;且舉行崇拜儀式,祈禱本族興旺強盛。圖騰主要出現在旗幟、族徽、柱子、衣飾、身體等處。
圖騰崇拜 -中国文化史辞典
原始社會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圖騰是印地安語totem的音譯,意為“親屬”和“標記”。圖騰崇拜產生於氏族公社時期。當時原始人相信各氏族分別淵源於各種特定的物類,如動物、植物或其他物種,某一物種與本氏族有親屬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因而作為本氏族之象征和庇佑者,加以崇拜和進行保護,各地區各氏族對圖騰崇拜的儀式互不相同。圖騰崇拜流行於世界各地,我國古代也如此,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中的玄鳥(燕子),便是商族的圖騰物。在近代某些部落氏族如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和非洲的土著部落中仍有圖騰現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