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面皮-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剝面皮ㄅㄛ ㄇㄧㄢˋ ㄆㄧˊbō miàn pí比喻丟臉、難堪。《石點頭.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原來法林老和尚,因王珣初來時,眾僧計論錢財,剝了面皮。自此吩咐大眾,凡四方貧難人來投齊,不可拒卻。」
剝面皮-辞源3
【剝面皮】三國 吳末代君主 孫晧殘暴,或剝人面皮,或鑿人眼睛。太平御覽三六五引 晉 裴啓 裴子語林:“王武子(濟)與(晉)武帝圍棊,孫晧看。王曰:‘ 孫(晧)歸命,何以好剝人面皮?’晧曰:‘見無禮於其君者則剝其皮。’”又七五三引 語林文有小異。又三六四引 語林亦有異,曰:“賈充問 孫晧:‘何以好剝人面皮?’晧曰:‘憎其顔之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