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中华成语大词典
伯乐相马
【拼音】:bó lè xiàng mǎ
解释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示例
我们盼望有~的机会。
近义词
伯乐选马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选人才
英文
Bole judging horses--praising those who are good at discovering talent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选马大臣孙阳,世称伯乐,他专门为秦穆公在全国挑选千里马,凡是经过他挑出的好马一定是千里马。一次他选中一匹病马经过精心饲养,恢复了千里马的本色,三个月后便随秦穆公攻下12个国家,称霸中原
伯乐相马-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伯乐相马
【出典】 《庄子·马蹄》: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烙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皁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又,《列子·说符》:“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缠薪采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又,参“挽盐车”条、“九方皋”条。
【释义】 伯乐是古代善于辨识好马并善于驯马的人。庄子从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出发,否定伯乐。《列子》中则记载了伯乐相马的经验。后人以“伯乐”比善相马的人,还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例句】 ①世无伯乐怨他谁?乾送了挽盐车骐骥。(刘时中套曲〔双调·新水令〕《代马诉怨》)套曲以马的口吻诉苦,叹息遇不到伯乐,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②挽盐车骐骥陷于淤泥,不逢他伯乐不应嘶。(郑光祖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第三折〔尧民歌〕)伯乐喻指识贤才的仕途要人。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象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盘,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