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高门-汉语大词典
于公高门西汉于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清钱谦益《祖忠臣先赠中大夫制》:“于公之门已高,岿然绰楔;毕万之后必大,蔚矣云仍。”
于公高门-典故小词典
西汉于定国的父亲于公的故事。后以此典颂美平反冤狱, 赞美公正狱吏。
〔出典〕《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 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 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 永为御史大夫, 封侯传世云。”
〔用例一〕唐代权德舆《湖南观察使袁公挽词》:“ 常闻平楚狱, 为报里门高。”
〔用例二〕金代元好问《赠周良老》:“于公断狱多平反, 高门大车在乃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