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脱脱等--《宋史·三五七·谭世動传》:或问之,(勀)曰:“说多而屡变,无不易之论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原道辨易名三教论》:臣惟韩愈作是一篇,唐人无不敬服,本朝言道者亦莫之贬,盖其所主者在帝王传道之宗,乃万世不易之论。
明-周楫-卷一-《西湖二集》:这是不易之论,然虽如此,汉高祖怎比得洪武爷。
清-夏敬渠-一回评-《野叟曝言》:余于此书,屡疑屡论,屡悟屡悔,始信其言为不易之论。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画展》:一幅画如何标价,这虽不见于六法,确是一种艺术。估价要根据成本,此乃不易之论。
宋-李如箎--《东园丛说·诸子言性》:其言当于理,真不易之论也。
当代-佚名--《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前言》: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各种创作、考释、校注、跋论、专文等,其中许多论断,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不易之论”。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借禅喻诗》:严沧浪《诗话》,借禅喻诗,归于妙悟。如谓盛唐诸家诗,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乃不易之论。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一七六·诗话·二七》:二评不易之论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弦索入曲》:顿老又云:“弦索九宫或用滚弦,或用花和、大和钐弦,皆有定则。若南九宫无定则可依,且笛管稍长短其声,便可就板……”此说真不易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