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辞源3
【不分】㊀不服氣。同“不忿㊁”。世説新語 文學:“于法開始與 支公(遁)爭名,後情漸歸 支,意甚不分,遂遁跡 剡下。”南齊書 王僧虔傳:“庾征西 翼書,少時與 右軍(王羲之)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分。”宋 葛勝仲 丹陽詞 浣溪紗 賞芍藥:“不分與花爲近侍,難甘 溱 洧贈閒人。”㊁不料。唐 駱賓王文集五 秋晨同淄州毛司馬秋九詠詩:“不分君恩絶,紈扇曲中秋。”
不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不分㈠ㄅㄨˋ ㄈㄣbù fēn①不分別、不辨別。《楚辭.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好惡不形,則是非不分。」②不值得。《文選.宋玉.神女賦》:「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歎。」不分㈡ㄅㄨˋ ㄈㄣˋbù fèn①不甘心。唐.白居易〈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詔停歲仗憤然有感率爾成章〉詩:「不分氣從歌裡發,無明心向酒中生。」也作「不忿」。②不料。清.譚獻〈一萼紅.黯愁煙〉詞:「不分中年到時,直恁荒寒。」也作「不忿」、「不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