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中華語文大辭典
未ㄨㄟˋwèi1.不。表示否定。[例]~能返家|~敢苟同|~可同日而語。2.沒。[例]尚~成年|體力~恢復|作業~完成。3.放於句末,表示疑問。[例]寒梅著花~?4.地支第八位。參見【地支】。5.指下午一點到三點的時段。6.姓。
未-辞源3
【未】5画 5090·0 wèi ㄨㄟˋ 無沸切,去,未韻,微。物部。㊀滋味。今字作“味”。馬王堆 漢墓帛書甲本 老子 德經:“爲无爲,事无事,味无未。”史記 律書:“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㊁地支的第八位。爾雅 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秦 漢以後用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以羊爲未。漢 王充 論衡 物勢:“丑禽牛,未禽羊也。”㊂未時。十二時辰之一。相當於下午一點到三點。書 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唐 孔穎達 疏:“昃亦名昳,言日蹉跌而下,謂未時也。”㊃未來。荀子 正論:“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未也。”㊄副詞。1.不曾,没有。論語 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旣得之,患失之。”2.不。左傳 莊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3.表示疑問,問是否完成或是否具備。義近“否”。史記一〇七 武安侯傳:“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後漢書七四下 劉表傳:“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