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中華語文大辭典
鞭ㄅ丨ㄢbiān1.鞭子,驅趕牲畜的用具。[例]馬~︱皮~︱~長莫及︱快馬加~。2.用鞭子抽打。[例]~馬︱~屍︱~笞。3.〈書〉竹子的地下莖,細長有節。[例]竹~︱~筍。4.古代兵器,長條形,有節無刃。[例]鋼~︱九節~︱竹節~。5.成串的小爆竹。[例]~炮。6.形狀細長、像鞭子的東西。[例]教~。7.指供食用或藥用的某些雄獸的陰莖。[例]牛~︱鹿~︱三~酒。
鞭-汉语大词典
鞭biān
ㄅ〡ㄢ
〔《广韵》卑连切,平仙,帮。〕
1.打马。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成子衣制,杖戈,立于阪上,马不出者,助之鞭之。”
●唐杜甫《别苏徯》诗:“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
●艾芜《欧洲的风》:“跟着他就鞭了两下马,并不是要它走快一点,而是借此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
2.鞭打;敲打。
●《左传·哀公十四年》:“公怒,鞭师曹三百。”
●唐韩愈《曹成王碑》:“鞭其门,大呼我曹王,来受良降,良今安在?”
●邹韬奋《萍踪忆语》二五:“你非用严厉的手段对付,打他鞭他,不稍宽容。”
3.引申指驱赶。
●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唐杜甫《喜雨》诗:“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4.马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唐柳宗元《鞭贾》:“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鞭曰马箠。”
5.泛指鞭子。
●《周礼·秋官·条狼氏》:“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
●孙诒让正义:“鞭所以威人,众有不辟者,则以鞭驱之。”
●《论语·述而》:“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6.督促;勉励。
●唐韩愈《答孟郊》诗:“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
7.古代官刑名之一。以鞭抽打的薄刑。
●《书·舜典》:“鞭作官刑。”
●孔传:“以鞭为治官事之刑。”
●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鞭》:“《虞书》曰:‘鞭作官刑’,则得名于尧舜之代,始以为薄刑之用。”
参见“鞭杖”。
8.竹根;竹的地下茎。
●五代齐己《湘妃庙》诗:“庙荒松朽啼飞猩,笋鞭迸出阶基倾。”
●宋苏轼《东坡》诗之一:“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袁鹰《青山翠竹》:“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
参见“鞭笋”。
9.指动物的阴茎。如:牛鞭、鹿鞭。
10.古代一种打击性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此人使一条水磨鞕,有万夫不当之勇。”
11.古代茶具名。
●唐陆羽《茶经·具》:“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12.成串的小爆竹,也叫小鞭。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杜家那边放鞭迎寿材呢!”
13.量词。用于光线和景色。前面的数词限用“一”,表示狭长。
●宋刘过《祝英台近·同妓游帅司东园》词:“日迟春暖融融,杏红深处,为花醉、一鞭春色。”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摺:“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潘漠华《晚上》:“从厨下放射出来的一鞭灰茫茫的灯光,正映得门后的盘石上,有片淡晃晃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