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華語文大辭典
風风1ㄈㄥfēnɡ1.由於氣壓不均而產生的空氣流動現象。2.風俗;風氣。[例]民~︱移~易俗︱不正之~。3.指民歌。[例]國~︱采~。4.姿態;作風。[例]~采︱~貌︱~度。5.傳說的;不確實的。[例]~聞︱~傳︱~言~語。6.消息;風聲。[例]通~報信︱聞~而動。7.景象;景致。[例]~景︱~光︱~物。8.中醫指「六淫」(風、寒、暑、溼、燥、火)之一,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指某些變化快速的疾病。9.用風力吹乾或吹淨。[例]~乾︱晒乾~淨。10.風乾的。[例]~雞︱~肉。11.《詩經》六義之一。指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間歌謠,依地域不同分為十五國風。12.姓。13.二一四部首之一。風风2ㄈㄥˋfènɡ〈書〉吹。[例]春風(ㄈㄥ fēnɡ)~人。
風 -古漢語常用詞典
fēng
①空氣流動的自然現象。②教化;感化。《戰國策•秦策》:“山東之國,從~而服。”③風俗;風氣。《捕蛇者說》:“以俟觀人~者得焉。”陸遊《遊西山村》:“衣冠簡樸古~存。”④作風;風度。《孟子•萬章》:“故聞柳下惠之~聲,鄙乎寬,薄乎敦。”⑤民歌;民謠。如《詩經》中的十五國風。⑥風聲;消息。《儒林外史》:“才曉得是門子透~。”⑦景象;景色。如“風景”。⑧吹風;乘涼。《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浴乎沂,~乎舞雩。”⑨某些疾病的名稱,如麻風。
fàng
﹤動﹥通“諷”,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漢書•蚡田傳》:“乃微言太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