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1、[
雉鸡]zhì jī
雉,野鸡。
2、[
角雉]jiǎo zhì
雉的一种。身体肥大,尾巴较短。雄的头部有肉质的角状突起,喉部有肉垂,故名。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
雉堞]zhì dié
古代在城墙上面修筑的矮而短的墙,守城的人可借以掩护自己。
4、[
百雉]bǎi zhì
1.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 春秋 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礼记·坊记》:“都城不过百雉。”郑玄 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三丈。”《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 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史记·孔子世家》:“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2.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唐太宗《帝京篇》之一:“綺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餘。”
3.借指城墙。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云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唐 刘禹锡《机汲记》:“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雉之内。”唐 韩翃《寄赠虢州张参军》诗:“百雉归云过,千峯宿雨收。”明 高攀龙《王侯祠两庑记》:“当寇之炽也,百雉而外,白骨矣。”清 陈梦雷《泉郡夜半闻警》诗:“细柳 军威肃,金墉 百雉牢。”
5、[
鼎雉]dǐng zhì
《书·高宗肜日》:“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6、[
宫雉]gōng zhì
1.皇宫的围墙。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2.指皇宫。
7、[
黄雉]huáng zhì
见“黄鲤”。
8、[
堵雉]dǔ zhì
指墙垣的长度和高度。
9、[
楼雉]lóu zhì
城楼与城堞。亦泛指城墙。南朝 齐 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陈书·侯安都传》:“天嘉 三年夏,潦,水涨满,安都 引船入堰,起楼舰与 异 城等,放拍碎其楼雉。”《南史·萧方等传》:“方等 又劝修筑城栅,以备不虞,既成,楼雉相望,周回七十餘里。”唐 白居易《杂兴》诗之二:“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餘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10、[
驯雉]xùn zhì
1.驯顺的雉。《晋书·孝友传论》:“许孜 少而敏学,礼备在三。驯雉栖其梁栋。”
2.《后汉书·鲁恭传》:“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后以“驯雉”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泽及鸟兽之典。五代 李瀚《蒙求》诗:“鲁恭 驯雉,宋均 去兽。”明 沉鲸《双珠记·刑逼成招》:“割鸡聊自试,驯雉信非难。”
11、[
穷雉]qióng zhì
指偏僻的城邑。雉,指城。
12、[
雉乳]zhì rǔ
谓地方官施行仁政,德及禽鸟。乳,繁殖。典出《后汉书·鲁恭传》:“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唐 王维《送方城韦明府》诗:“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
13、[
鵫雉]zhuó zhì
鸟名。即白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雉》引《禽经》:“雉,介鸟也。素质五采备曰翬雉,青质五采备曰鷂雉,朱黄曰鷩雉,白曰鵫雉(音罩),玄曰海雉。”今本《禽经》作“雗雉”。《镜花缘》第八四回:“ 玉芝 道:‘我用禽名:青雀、金鸡、灰鸡、灰鹤、鱼鹰、野鸭、鵫雉。’”参见“ 白鷴 ”。
14、[
雉驯]zhì xùn
谓地方官施行仁政,泽及禽鸟。
15、[
九雉]jiǔ zhì
犹言高九丈。古制,高一丈、长三丈为雉。
16、[
科雉]kē zhì
刚出窠之雉,幼雉。
17、[
新雉]xīn zhì
即辛夷。
18、[
鶅雉]zī zhì
古代指东方出产的野鸡。《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晋 杜预 注:“五雉,雉有五种:西方曰鷷雉,东方曰鶅雉,南方曰翟雉,北方曰鵗雉,伊 洛 之南曰翬雉。”
19、[
雉经]zhì jīng
自缢。雉,通“絼”。《国语·晋语二》:“驪姬 退,申生 乃雉经於 新城 之庙。”《礼记·檀弓上》“再拜稽首乃卒”汉 郑玄 注:“既告 狐突,乃雉经。”孔颖达 疏:“雉,牛鼻绳也。申生 以牛绳自縊而死也。”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强者鹿鋌,弱者雉经。”《花月痕》第四四回:“一霎火光秽除蝉蜕,廿年孽债魂断雉经。”
20、[
斟雉]zhēn zhì
调治雉羹。
21、[
雊雉]gòu zhì
犹雉雊。指变异之兆。汉 扬雄《兖州箴》:“丁 感雊雉,祖己 伊忠。”汉 刘向《说苑·辨物》:“昔者 高宗 成王 感於雊雉、暴风之变,脩身自改,而享丰昌之福也。”《汉书·杜周传》:“高宗 遭雊雉之戒,飭己正事,享百年之寿,殷 道復兴。”参见“雉雊”。
22、[
泽雉]zé zhì
1.生长于沼泽地的野鸡。
2.乐府杂曲名。
23、[
雉子]zhì zǐ
幼雉。
24、[
千雉]qiān zhì
形容城墙高大。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5、[
雉腒]zhì jū
干雉肉。《穀梁传·庄公二十四年》:“男子之贄,羔鴈雉腒;妇人之贄,枣栗腶脩。”范宁 注:“腒,腊,乾雉也。”
26、[
腒雉]jū zhì
晒干的雉和新鲜的雉。
27、[
雉噫]zhì yī
歌叹之声。
28、[
鲁雉]lǔ zhì
典出《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后以“鲁雉”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犹如 鲁恭 化及田雉。唐 骆宾王《春夜韦明府宅宴》诗:“雅琴驯 鲁 雉,清歌落 范 尘。”
29、[
彩雉]cǎi zhì
与大多数雉科鸟类一样,没有靓丽丰富的色彩。全身羽色大致灰黄。灰色长冠。尾巴灰棕色,有18根羽毛,中央尾羽明显偏长。
30、[
雉涧]zhì jiàn
山谷名。相传 南朝 梁 罗子锺 埋葬此处,化而为雉,故名。
31、[
乳雉]rǔ zhì
幼小的野鸡。
32、[
素雉]sù zhì
白色野鸡。古代以为祥瑞之兆。
33、[
崇雉]chóng zhì
层层的雉墙。
34、[
秭雉]zǐ zhì
鸟名。即子规。
35、[
雉媒]zhì méi
为猎人所驯养用以诱捕野雉的雉。
36、[
白雉]bái zhì
白鹇。
37、[
雉宇]zhì yǔ
指帝都的城郭。
38、[
雉雉]zhì zhì
杂陈貌。
39、[
雉场]zhì chǎng
围猎雉的场地。
40、[
雉头]zhì tóu
见“雉头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