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中華語文大辭典
退退ㄊㄨㄟˋtuì1.向後移動(與「進」相對)。[例]進~自如︱倒~︱~敵︱~兵之計。2.離開(某場合);脫離(某組織);不再參加(某活動)。[例]~席︱~休︱~出比賽。3.下降減弱或慢慢消失。[例]~燒︱~色︱衰~︱消~。4.退還。[例]~贓︱~款︱~禮。5.撤回;取消。[例]~約︱~婚。6.謙讓;謙遜。[例]謙~|~讓。7.姓。
退-中華大字典
1、退讀音:吐內切,推去聲,隊韻。釋文:
❶本作噅。《說文彳部》:噅。卻也。从彳日夊。一曰行遲。見《說文彳部》。《段注》:彳、行也。行而日日遲曳。是~也。夊、行遲曳夊夊也。今字多用古文。不用小篆。
〔按國語晉語。誰能~敵。注。~、卻也。此卻人之~也。賈子道術。功遂自卻謂之~。此自卻之~也〕。
❷逡遁也。《儀禮聘禮》:賓三~。負序。
❸避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少~。
❹反位也。《儀禮聘禮》:君不許。乃~。
❺旁側也。《禮記玉藻》:侍坐。必~席。
❻止也。《呂覽仲夏》:~嗜慾。
❼去也。《禮記檀弓》:君~。
❽歸也。《儀禮士冠禮》:主人~。
❾罷也。《詩碩人》:大夫夙~。
❿遷也。《禮記曲禮》:以袂拘而~。
⓫還私職也。《左宣十二年傳》:~思補過。
〔按禮記少儀云。朝廷曰~。疏云。還私遠君故稱~〕。
⓬使去也。《左昭二十五年傳》:公~之。
⓭減也。《詩羔羊》:~食自公。
〔箋〕:~食、謂減膳也。
⓮改悔也。《國語晉語》:雖欲有~。
⓯返也。《漢書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而結網。
⓰緩也。見《方言》。《箋疏》:廣雅。~、緩也。
〔按論語求也~。亦巽緩之意〕。
⓱遜也。《禮記曲禮》:~讓以明禮。
⓲柔和貌。《禮記曲檀弓》:文子其中~然如不勝衣。
⓳進~、猶損益也。《周禮小司寇》:以圖國用而進~之。
〔又〕:猶用舍也。《禮記檀弓》:進人以禮。~人以禮。
⓴墜也。見《釋名釋言語》。《疏證》:禮記檀弓曰。~人若將墜諸淵。
2、退讀音:吐困切,呑去聲,願韻。釋文:
❶衰謝也。《道經》:蝶交則粉~。蜂交則黃~。
〔按今通作褪〕。
❷淺也。〔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紅嬌。
3、雘釋文:退或字。見《說文》。
4、噅釋文:退本字。見《說文》。
5、褪讀音:吐困切,願韻。釋文:
❶卸衣也。〔桂安世詩〕:髻雲鬆軃衣斜~。
❷花謝也。《蘇軾詞》:花~殘紅靑杏小。
❸色減也。《周邦彥詞》:蝶粉蜂黃都~了。
❹倒行卻後也。〔沈與求詩〕:十篙八九~。
❺半新半舊曰~。見《正字通》。
6、帽釋文:古退字。見《玉篇》。
7、蹰釋文:古噅字。見《說文彳部》。
8、齑釋文:古退字。見《集韻》。
9、蔘釋文:同䨴。見《字彙補》。
10、蔘釋文:同退。見《五音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