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中華語文大辭典
徒ㄊㄨˊtú1.步行。[例]~步|~涉。2.指具有某種屬性的人(含貶義)。[例]歹~|賭~|暴~|不法之~。3.同派;同一信仰的人。[例]黨~|信~|佛教~|基督~。4.學生;弟子。[例]~弟|學~|藝~|名師出高~。5.空的;沒有憑藉。[例]~手。6.僅;只。[例]~托空言|家~四壁。7.平白;不起作用地。[例]~然|~勞無功|老大~傷悲。8.古代刑罰。指拘禁犯人,使其服勞役。9.姓。
徒-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250.【徒】
一步行。周易賁卦:“舍車而徒。”論語先進:“不可徒行也。”按:不憑藉交通工具叫“徒”,所以陸行不用車叫“徒行”,水行不用船叫“徒涉”。
引申爲步兵。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帥徒以往。”
二徒黨。有時候指手下的人。左傳宣公二年:“倒戟以禦公徒。”有時候指同類,論語微子:“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有時候指同一集團,同一學派,同一政治主張的人。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又微子:“是魯孔丘之徒與?”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引申爲徒弟,門徒(後起義)。
三空。形容詞。孟子離婁上:“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又副詞。徒然,沒有效果。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齊師徒歸。”今成語有“徒勞無功”。
四副詞。只,但,僅僅。戰國策魏策四:“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