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縛缚-汉语大词典
缚fu
ㄈㄨˋ
〔《广韵》符切,入药,奉。〕
〔《广韵》符卧切,去过,奉。〕
亦作“紨”。
1.束;捆绑。
●《左传·文公二年》:“晋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
●唐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水浒传》第八回:“薛霸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
●鲁迅《书信集·致胡风》:“以我自己而论,总觉得缚了一条绳索,有一个工头在背后用鞭子打我。”
2.捆绑东西的绳索。
●《左传·昭公四年》:“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
●汉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儒林外史》第八回:“宁王见了,慌走下来,亲手替他解了缚。”
3.拘束;束缚。
●《韩非子·备内》:“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清魏源《武林纪游》诗之八:“不受古人欺,肯受今人缚。”
●刘乃昌《略论苏轼及其文学成就》:“事实证明苏轼写词是讲究声律的,不过由于他的诗思奔放,不愿处处为曲子所缚罢了。”
4.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