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中華語文大辭典
瓢瓢ㄆ丨ㄠˊpiáo1.用對半剖開的匏瓜做成的半球形器具,用來舀水、米、麵等。[例]水~│照葫蘆畫~。2.量詞。用於計算瓢裝物。[例]舀兩~酒給我│弱水三千,只取一~飲。3.姓。
瓢-中華大字典
1、瓢讀音:毗霄切,音飄,蕭韻。釋文:
❶蠡也。从瓠省。票聲。見《說文瓠部》。
〔注〕:半破~以酌水爲蠡。〔李時珍曰。~乃匏壺破開爲之者。王引之曰。匏之轉聲爲~。瓠之疊韻爲瓠炩。周官鬯人。禜門用~齎。杜子春云。~、瓠蠡也。蜀本艸引切韻云。~、匏也。玉篇云。~、瓠瓜也。廣韻云。瓠炩、~也。然則匏也。~也。瓠也。瓠炩也。實一物也。瓠炩或作壺盧。或作瓠鎧。古今注則謂壺盧爲瓠之無柄者。有柄者爲懸匏。陶宏景本艸注。則謂瓠鎧亦是瓠類。小者名~。集韻則謂匏而圓者爲瓠訴。今江淮之間。則謂細要者爲瓠炩。長柄短柄者皆爲~。京師人則通謂之瓠炩。而以瓠炩之已剖者爲~。此皆後世方言之錯出不齊者。古人則通謂之匏瓠耳。段玉裁曰。以一瓠劙爲二曰~。亦曰蠡。亦曰战〕。
❷雀~。蘿摩也。《陸璣詩疏》:芄蘭、一名蘿摩。幽州謂之雀~。柔弱恆蔓於地。有所依緣則起。
❸通剽。《周禮鬯人》:禜門用~齎。
〔注〕:故書~、作剽。鄭司農讀剽爲~。
2、復釋文:瓢本字。見《字彙補》。
3、邉釋文:同瓢。見《正字通》。
4、顮釋文:古瓢字。見《集韻》。
5、㼼釋文:瓢俗字。見《正字通》。
6、劺釋文:顮譌字。見《字彙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