茬-中華語文大辭典
茬茬ㄔㄚˊchá1.〈書〉草盛的樣子。2.★草木或莊稼被割斷後,留在地裡的殘莖和根;也指斷口處。[例]麥~|刨玉米~兒|齊刷刷的新斷~兒。3.★未刮淨或新長出的頭髮、鬍鬚的短根兒或碎段兒。[例]鬍子~兒扎人|把頭髮~兒撣乾淨。4.★指被打斷了的話頭或事情。[例]工作前後要接上~|還接著剛才的話~兒說。5.★量詞。用於計算同一塊田地裡農作物種植或收割的次數,一次為一茬。[例]種早晚兩~|割了頭~種二~。6.姓。
茬-康熙字典
茬
【申集上】【艸字部】 茬
★【韻會】仕之切,音馳。【說文】草貌。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東郡茬平。【應劭註】在茬之平地者也。
★又【廣韻】側持切,音湽。義同。
◎又姓。見【集韻】。
★又鋤加切,音槎。斫木。【魯語】山不茬蘖。字从艸。◎按茬字,《後漢書》《水經注》皆从仕,宋祁曰:當作荏,今茌茬荏𠀤存。茬字从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