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中華語文大辭典
膜膜ㄇㄛˊmó1.生物體細胞、組織或器官表面的薄皮狀結構。一般具有控制其內外物質交換或保護其他組織的作用。2.像膜一樣的物品。[例]面~∣塑膠薄~。
膜-漢語大字典
膜
《説文》:“膜,肉間胲膜也。从肉,莫聲。”
mó ㊀《廣韻》慕各切,入鐸明。鐸部。
(1)生物体内像薄皮的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如:耳膜;竹膜。《説文·肉部》:“膜,肉間胲膜也。”《廣韻·鐸韻》:“膜,肉膜。”《素問·舉痛論》:“腸胃之閒,膜原之下,血不得散。”王冰注:“膜謂鬲閒之膜。”《禮記·内則》“肉曰脱之”唐孔穎達疏:“皇氏云: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處。”宋宋慈《洗寃録·毆死》:“打傷處皮膜相離。”
(2)指像膜一样的东西。如:塑料薄膜;橡皮膜。
(3)抚顺。《方言》卷十三:“膜,撫也。”郭璞注:“謂撫順也。”
(4)通“漠”。沙漠。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膜,叚借為漠。”《穆天子傳》卷二:“壬午天子北征東還,甲申至于黑水,西膜之所謂鴻鷺,於是降雨七日。”郭璞注:“西膜,沙漠之鄉。”
㊁《廣韻》莫胡切,平模明。
〔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也专指礼拜神佛。《集韻·模韻》:“膜,胡人拜稱南膜。”《穆天子傳》卷二:“吾乃膜拜而受。”《梁書·武帝紀》:“北闕藁街之使,風車火徼之民,膜拜稽首,願為臣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