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中華語文大辭典
腔腔ㄑ丨ㄤqiānɡ1.動物體內的中空部分。[例]口~∣泄殖~∣滿~熱血。2.物體內像管狀中空的部分。[例]管~︱爐~。3.曲調;唱腔。[例]花~∣字正~圓。4.說話的聲調、語氣等。[例]學生~∣女人~∣怪~怪調。5.話。[例]搭~︱插~。
腔-漢語大字典
腔
《説文新附》:“腔,内空也。从肉,从空,空亦聲。”
(一)qiāng 《廣韻》苦江切,平江溪。東部。
(1)动物体内空的部分。如:胸腔;腹腔;口腔;鼻腔。《説文新附·肉部》:“腔,内空也。”《玉篇·肉部》:“腔,羊腔也。”《集韻·江韻》:“腔,骨體曰腔。”《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腸欲充,腔欲小。”清譚嗣同《上歐陽瓣eث書》:“滿腔熱血不知灑向何地。”引申为空隙。清方薰《山静居畫論》下:“有款者亦於樹腔石角,題名而已。”
(2)量词。多指牲口个体。如:一腔羊;一腔猪。北周庾信《謝滕王賚猪啟》:“奉教垂賚肥豕一腔。”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案後一腔凍猪肉,所以名為姜侍郎。”《紅樓夢》第七十五回:“果然賈珍煮了一口豬,燒了一腔羊。”
(3)说话的声音和语气。如:装腔作势。《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文明小史》第二回:“只見礦師一回皺皺眉頭,一回抿着嘴笑,一句也不答腔。”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4)曲调;唱腔。如:昆腔;字正腔圆。《正字通·肉部》:“腔,俗謂歌曲調曰腔。”宋王灼《碧鷄漫志》卷三:“遂以月中所聞為散序,敬述所進為其腔。”明陶宗儀《輟耕録》卷二十七:“不徹腔,不入調。”郭沫若《民主家庭》:“横腔顶板,谁也跟不上来!”
(二)kòng 《集韻》苦貢切,去送溪。
同“羫”。干羊肉。《集韻·送韻》:“羫,羊腊。亦从肉。”唐韓愈《病中贈張十八》:“雌聲吐款要,酒壺綴羊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