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色的武是什么意思

艺空字典 > 武色的武是什么意思

武色的武是什么意思


拼音:wǔ

释义:

组词

武器 武装 武汉 武警 武士 比武 武艺 武官 武术 核武器 武装带 武工队 武士道 武昌鱼 重武器 化学武器 用武之地 生物武器 耀武扬威 穷兵黩武 文武双全 威武不屈 武昌起义 武昌剩竹

武的拼音

武的同音词

拼音为wǔ的汉字
拼音为wu的汉字

武的基础解释

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器。~装。~力。 2.关于技击的:~术。~艺。 3.勇猛;猛烈:英~。威~。~火。 4.姓。 5.半步,泛指脚步:继~。踵~。见〖步武〗。

武的详细解释

〈形〉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2.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3.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4.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5.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6.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7.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动〉

  1.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

  1.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武的按字解释

武的词典解释

武-中華語文大辭典

武ㄨˇwǔ1.有關軍事或強力的事物(與「文」相對)。[例]~夫|~裝|尚~|文~兼備。2.勇猛;猛烈。[例]孔~|勇~|神~|~火。3.有關搏鬥技術的。[例]~術|~林|~藝。4.篇名。《詩經‧周頌》的一篇。〈詩序〉言:「奏〈大武〉也。」歌頌武王承繼文王開創的事業,建立偉大的功業。5.〈書〉足跡;腳步。[例]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楚辭‧屈原‧離騷》)。6.量詞。古代用於計算長度,一武為半步。[例]行不數~|寺外數~,即有流水鏗然。7.姓。

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武 wǔ
① 名脚印;足迹。《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 ② 量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语·周语》:“不过步~尺寸之间。” ③ 形勇猛;刚健;威武。《国殇》:“诚既勇兮又以~。” ④ 名泛指与武力、军事、战争有关的事物,与“文”相对。《六国论》:“洎牧以谗诛,邯郸市郡,惜其用~而不终也。”

武的引证

武的成语故事

武的例句

武的成语接龙

武的组词

1、[威武]wēi wǔ
1.权势和武力:~不能屈。 2.威严有力:~雄壮。
2、[文武双全]wén wǔ shuāng quán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3、[英武]yīng wǔ
英俊威武。
4、[武术]wǔ shù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动作带有攻、防性质,注重内外兼修。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
5、[武装]wǔ zhuāng
1.军事装备:~力量。解除~。 2.用武器来装备:缴获的武器,足够~我军两个师。用现代科学知识~头脑。 3.用武器装备起来的队伍;军队:地方~。
6、[动武]dòng wǔ
使用武力(包括殴打、发动战争)。
7、[武功]wǔ gōng
1.武术功夫:他练过~。 2.戏曲中的武术表演。也作武工。
8、[练武]liàn wǔ
1.学习或练习武艺:~强身。 2.学习或练习军事技术:民兵利用生产空隙~。
9、[武断]wǔ duàn
1.只凭主观作判断:我对此事知之不详,不敢~。 2.形容言行主观片面:说话~。这样作决定,未免太~了。 3.妄以权势裁断曲直:~乡曲。
10、[武器]wǔ qì
1.也叫兵器。直接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破坏敌方设施的器械、装置。古代有刀、矛、剑、戟、弓、箭等。13世纪出现了枪炮,20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化学、生物(细菌)武器和火箭、导弹、核武器等。 2.比喻进行斗争的工具:思想~。石油~。
11、[武警]wǔ jǐng
武装警察的简称。
12、[武侠]wǔ xiá
侠客:~小说。
13、[武林]wǔ lín
浙江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即今杭州西灵隐、天竺诸山)得名。
14、[武夷]wǔ yí
本文中是指武夷山。
15、[武力]wǔ lì
1.强暴的力量。 2.军事力量。
16、[武士]wǔ shì
1.古代守卫宫廷的卫兵。 2.有勇力的人。
17、[武将]wǔ jiàng
指军官;将领。
18、[比武]bǐ wǔ
比赛武艺,也泛指比赛技艺。
19、[武威]wǔ wēi
1.军事威力。 2.古代将军名号。
20、[武侯]wǔ hòu
三国 蜀 诸葛亮 死后谥为 忠武侯,后世称之为 武侯。
21、[用武]yòng wǔ
使用武力;用兵。英雄无~之地。
22、[武打]wǔ dǎ
指戏曲、影视中表演性的打斗:~场面。~片。
23、[习武]xí wǔ
练习武事;练习武艺。《诗·秦风·驷驖序》唐 孔颖达 疏:“诸侯之君,乃得顺时游田,治兵习武,取禽祭庙。”茅盾《子夜》一:“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那么现在 吴老太爷 也许不至于整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罢?”
24、[神武]shén wǔ
英明威武(多用于称道帝王将相):~雄才。
25、[宣武]xuān wǔ
1.威武。《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七》:“仲尼 曰:‘灵公 污,晏子 事之以整齐;庄公 壮,晏子 事之以宣武;景公 奢,晏子 事之以恭俭。君子也。’”吴则虞 集释引 刘师培《校补》云:“‘宣’与‘桓’同……《尔雅·释训》:‘桓桓,威也。’《广雅·释训》:‘桓桓,武也。’” 2.城门名。北京 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 称 顺承,明 正统 四年改为 宣武,俗又称 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
26、[演武]yǎn wǔ
指练习武艺:~厅。
27、[武火]wǔ huǒ
烹饪时用的较猛的火。
28、[武学]wǔ xué
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 庆历 三年正式设置,数月即废。熙宁 五年复置,南宋 及 明 代因之。《水浒传》第一百回:“次日,临幸武学,百官先集,蔡京 于座上谈兵,众皆拱听。”《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参阅《宋史·职官志五》、清 顾炎武《日知录·武学》。
29、[武校]wǔ xiào
讲习军事武艺的场所。
30、[武神]wǔ shén
古代指火。
31、[武官]wǔ guān
1.军事方面的官员。 2.使馆中负责与驻在国军事部门进行联系和交涉的外交官。通常由一国军事部门派出。有陆军武官、海军武官、空军武官。武官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
32、[武德]wǔ dé
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 2.指《武德舞》。
33、[真武]zhēn wǔ
即玄武。本为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总称,因以为北方神名。
34、[宁武]níng wǔ
见“宁武子”。
35、[灵武]líng wǔ
1.威灵,威武。 2.地名。 3.地名。
36、[武生]wǔ shēng
传统戏曲中的行当。扮演勇武的男子,偏重武打。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种。
37、[耀武]yào wǔ
显示武力。唐 李德裕《唐故左神策军刘公神道碑铭》:“公志气方强,春秋甚富,将欲扬威 瀚海,耀武龙廷。”《新唐书·王忠嗣传》:“天宝 元年,北讨 奚 怒皆,战 桑乾河,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会而还。”
38、[武戏]wǔ xì
以武工为主的戏(区别于“文戏”)。
39、[武馆]wǔ guǎn
旧时民间教习武艺的处所。
40、[修武]xiū wǔ
整治武备。

武的近义词

武的反义词

1、[]wén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英~。 2.文章:散~。议论~。 3.文言:半~半白。 4.指文科:~理分科。 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职。~武双全。 6.柔和;不猛烈:~弱。~火。 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缛节。 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双颊。 10.文饰;掩饰:~过饰非。 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不值。

相关字词

武的反义词 武的近义词 武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武能组什么词
  • 武能组什么词语
  • 武可以组什么词
  • 武可以组什么词语
  • 武字可以组什么词
  • 武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武字能组什么词
  • 武字能组什么词语
  • 武字开头的成语
  • 武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