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中華語文大辭典
翰ㄏㄢˋhàn1.古代以羽毛製作毛筆,後借指毛筆、文辭、書信等。[例]投~∣書~∣惠~∣~牘。2.〈書〉長而硬的鳥羽。[例]織羅為纓,飾以翠~(三國魏‧曹丕〈大牆上蒿行〉)。3.★姓。
翰-中華大字典
1、翰讀音:候旰切,音旱,翰韻。河干切,音寒,寒韻。釋文:
❶天雞赤羽也。逸周書曰。文~若翬雉。一名鷐風。周成王時。蜀人獻之。見《說文》。
〔按正字通云。爾雅作鶾。亦作㲦〕。
❷高飛也。《易中孚》:~音登于天。〔又長也。《禮記曲禮》:雞曰~音。
❸飛疾。《詩常武》:如飛如~。《傳》:疾如飛。鷙如~。
〔疏〕:~是飛之疾者。
❹白色鮮潔也。《易賁》:白馬~如。
〔疏〕:鮮潔其馬。其色~如。
❺榦也。《爾雅釋詁》:楨~、榦也。
〔注〕:榦所以當牆兩邊。障土者也。
❻筆也。《南史蕭介傳》:染~便成。
❼文詞也。《南史王儉傳》:甚嫻詞~。
❽棺傍飾也。《左成二年傳》:棺有~檜。
〔注〕:~旁飾。
❾~林。文~之多若林也。見《文選揚雄賦序注》。
〔按後世因以謂文學侍從之官。
〔又〕:前淸內閣中書。亦稱中~。
2、玿釋文:古翰字。見《正字通》。
3、菊釋文:翰籒文。《石鼓文》:不~。〔古文苑云。郭云。籒文翰、從飛。鄭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