篠-中華語文大辭典
篠篠ㄒ丨ㄠˇxiǎo1.古代用以除草的竹器。[例]終堪荷~,自足驅禽。2.〈書〉小竹子;細竹子。同「筱」。[例]~屋︱~驂(竹馬)︱松~︱紫籜開綠~,白鳥映青疇(南朝梁‧沈約〈休沐寄懷詩〉)。
篠-漢語大字典
篠
xiǎo 《廣韻》先鳥切,上篠心。幽部。
(1)细竹。《爾雅·釋草》:“篠,箭。”郝懿行義疏:“篠者,《説文》作筱,云:‘箭屬。小竹也。’蓋篠可為箭,因名為箭。”元李衎《竹譜詳録·竹品譜·全德品》:“篠竹凡四種:一出江、浙間,喜生山岡之上,連延數十畝,高不過七八尺,大不踰指,枝繁勁細,為掃箒最良……一出魯郡鄒縣嶧陽,形色與他篠不殊,質特堅潤,宜為笙管,諸方莫及。”“一出海島上,内實外堅,援之不曲,枝葉稀少,狀若枯筯,名為海篠……一出姑蘇靈巖山中,極短,高者不過二尺,一枝三葉,冗細可玩,土人呼為趁篠。”《書·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篠簜既敷。”孔傳:“篠,竹箭。”孔穎達疏:“篠為小竹,簜為大竹。”南朝齊謝朓《和劉繪入琵琶峽望積布磯》:“巖篠或傍翻,石箘無脩幹。”清陸文銘《利器行》:“干將之刃篠簵箭,斬騎貫革如飛電。”
(2)竹器。《農政全書·農器·圖譜四》“篠”下釋文:“或曰盛穀種器。南方盛稻種,用簞,以竹為之;北方藏粟種,用簍,多以草木之條編之。篠,蓋是類也。”按:“篠”,一本作“蓧”。
(3)通“蓧(diào)”。芸田器。北周庾信《竹杖賦》:“終堪荷蓧,自足驅禽。”按:《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劉寶楠正義:“皇(侃)本經、注皆作‘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