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中華語文大辭典
箱ㄒ丨ㄤxiānɡ1.箱子,盛放衣物等東西的器具,多為長方體。[例]皮~|紙~|衣~|工具~。2.像箱子的東西。[例]信~|意見~。3.正房前面兩側的房間。通「廂」。[例]東~。4.類似房子的隔間。[例]車~。5.量詞。用於計算箱裝物。[例]兩~書│三~衣服│一~礦泉水。
箱-漢語大字典
箱
《説文》:“箱,大車牝服也。从竹,相聲。”
xiāng 《廣韻》息良切,平陽心。陽部。
(1)车内可供人乘坐或装载物品的地方。又名牝服。《説文·竹部》:“箱,大車牝服也。”段玉裁注:“《(周禮)考工記》:‘大車,牝服二柯,又參分柯之二。’(鄭玄)注云:‘大車,平地載任之車,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為負。’《小雅(·大東)》傳曰:‘服,牝服也;箱,大車之箱也。’按:許與大鄭同,箱即謂大車之輿也。毛二之,大鄭一之,要無異義。後鄭云‘較’者,以左右有兩較,故名之曰箱。其實一也。”《詩·小雅·大東》:“睕彼牽牛,不以服箱。”馬瑞辰通釋:“以經文求之,服當作虚字解,不得以為牝服。服之言負也,車箱以負器物,謂之服,牛以負車箱,亦謂之服。”晋夏侯湛《獵兔賦》:“爾乃乘露箱,御良馬。”《隋書·何稠傳》:“舊制,五輅於轅上起箱,天子與參乘同在箱内。”
(2)箱子。收藏衣物的方形器具。《廣韻·陽韻》:“箱,箱籠。”《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箱簾六七十,緑碧青絲繩。”唐杜甫《村雨》:“挈帶看朱紱,開箱覩黑裘。”《資治通鑑·唐德宗貞元十一年》:“(王)定遠召諸將,以箱貯敕及告身二十餘通,示之。”胡三省注:“箱,竹笥也。”鲁迅《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家里原有两三箱破烂书,于是翻来翻去,大目的是找图画看。”
(3)像箱子的东西。如:风箱;镜箱。
(4)古代居室前堂两旁的房屋。也称个或序。后作“廂”。清戴震《明堂考》:“凡夾室前堂,或謂之箱,或謂之个,兩旁之名也。”自注:“劍脊之兩旁謂之兩相,候之左右謂之左个、右个,亦此義。”《儀禮·公食大夫禮》:“公揖,退于箱。”鄭玄注:“箱,東夾之前俟事之處。”《儀禮·覲禮》:“几,俟于東箱。”鄭玄注:“東箱,東夾之前相翔待事之處。”《漢書·周昌傳》:“吕后側耳於東箱聽。”顔師古注:“正寢之東西室皆曰箱。”《後漢書·虞詡傳》:“(孫)程乃叱(張)防曰:‘姦臣張防,何不下殿!’防不得已,趨就東箱。”李賢注:“《埤蒼》云:‘箱,序也。’字或作‘廂’。”
(5)靠近城区的地方。后作“廂”。《北史·僭偽附庸傳·北涼》:“吕光自王於涼土,使蒙遜自領營人,配箱直。”
(6)量词。用于城池,相当于“座”。《水經注·河水》:“《虞氏記》云,趙武侯自五原河曲筑長城,東至陰山;又於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
(7)旁。后作“廂”。《水經注·河水》:“從祠南歷夾嶺,廣裁三尺餘,兩箱懸崖數萬仞,窺不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