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中華語文大辭典
拾1ㄕˊshí1.撿取。[例]~荒|~稻穗|~人牙慧|~金不昧。2.整理;收集。[例]~掇|將房間收~乾淨。3.數目字「十」的大寫。4.姓。拾2ㄕㄜˋshè參見【拾級】。
拾-辞源3
【拾】9画 5806·11.shí ㄕˊ 是執切,入,緝韻,禪。緝部。㊀拾取,撿起。莊子 盜跖:“晝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 有巢氏之民。”㊁收,斂。漢 王充 論衡 别通:“蕭何入 秦,收拾文書。”㊂射鞲,古代射箭時用的護袖,用皮革製成,射者著於左臂。又稱捍、遂。詩 小雅 車攻:“決拾旣佽,弓矢旣調。”㊃“十”的大寫。唐 白居易 長慶集四三 論行營狀 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却守本界事:“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柒捌萬貫。”2.jié ㄐㄧㄝˊ 集韻極業切,入,業韻,羣。緝部。更遞,輪流。禮 投壺:“左右告矢具,請拾投。”注:“拾,更也。”3.shè ㄕㄜˋ 集韻實欇切,入,葉韻,牀 三。緝部。躡足而上。詳“拾 3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