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中華語文大辭典
筋筋ㄐ丨ㄣjīn1.韌帶。[例]蹄~|腳後~。2.肌肉。[例]~肉|~疲力盡。3.靜脈。[例]船老露釘,人老露~|她皮膚很白,可以看見細細的青~。4.像筋一樣堅韌有彈性或能起連接作用的東西。[例]麵~∣橡皮~|鋼~。5.姓。
筋-漢語大字典
筋
《説文》:“筋,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竹,物之多筋者。”宋育仁部首箋正:“筋以束骨,故人力在筋。然不得離肉言之,故从肉。筋者,人身之物;取於竹者,所謂‘遠取諸物’。”
(一)jīn 《廣韻》舉欣切,平欣見。諄部。
(1)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如:牛蹄筋;抽筋剥皮。《説文·筋部》:“筋,肉之力也。”按:《太平御覽》卷三百七十五引《説文》作:“筋,體之力也,可以相連屬作用也。”王筠《説文句讀·筋部》:“體有十二屬,皆有筋連屬之。筋力者,百事所由興,故作用出焉。”《左傳·哀公二年》:“敢告無絶筋,無折骨,無面傷,以集大事。”《淮南子·墬形》:“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高誘注:“其畜宜牛、羊、馬,出好筋角,可以為弓弩。”《新唐書·百官志三》:“諸州市牛皮角以供用,牧畜角筋腦革悉輸焉。”鲁迅《呐喊·阿Q正传》:“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
(2)肌肉。《韓非子·外儲説左上》:“叔向御坐平公請事,公腓痛足痺轉筋而不敢壞坐。”《漢書·王襃傳》:“故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新唐書·回鶻傳下》:“(骨利幹)産良馬,首似橐它,筋骼壯大,日中馳數百里。”清譚嗣同《仁學》卷上:“使其前跋後ਆ˯܌牽制萬狀,力倦筋疲,末由自振。”鲁迅《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但在成人,只要牙齿好,那咬筋一收缩,便能咬碎一个核桃。”
(3)静脉管。如:青筋暴露。《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老舍《骆驼祥子》十五:“祥子头上的筋都跳起来。”
(4)泛指像筋的东西。如:叶筋(叶脉);钢筋;橡皮筋。
(5)姓。《萬姓統譜·文韻》:“筋,見《姓苑》。”
(二)qián ㊀《集韻》渠焉切,平仙羣。
大腱。《集韻·㒨韻》:“筋,大腱也。”按:《集韻·願韻》:“䇟,《説文》:‘筋之本也。’或作腱。”清徐灝《説文解字注箋·筋部》:“筋、腱一聲之轉,䇟即筋之小省。”
㊁《集韻》渠言切,平元羣。
同“ॴĢ\u001D。《集韻·元韻》:“ॴį܌《字林》:‘筋鳴也。’或作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