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中華語文大辭典
形ㄒ丨ㄥˊxínɡ1.形狀;樣子。[例]矩~|多邊~。2.形體。[例]有~|現~|隱~。3.表現;顯示。[例]喜怒不~於色。4.對照;比較。[例]相~見絀|相~之下,他略勝一籌。5.描寫。[例]~容。6.★姓。
形-辞源3
【形】7画 1242·2 xíng ㄒㄧㄥˊ 户經切,平,青韻,匣。耕部。㊀形象,形狀。易 繫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墨子 旗幟:“凡所求索旗名不在書者,皆以其形名爲旗。”㊁形體,容貌。禮 檀弓上:“苟亡矣,斂首足形。”注:“形,體。”疏:“但使衣衾斂於首足形體,不令露見而已。”荀子 非相:“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㊂形勢,地勢。戰國策 西周:“周君形不小利事 秦,而好小利。”宋 鮑彪 注:“形,勢也。”史記 秦紀:“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詧。”㊃顯露,表現。荀子 勸學:“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戰國策 趙三:“趙王不説,形於顔色。”㊄對照。如“相形見絀”。㊅盛羹的瓦器。通“鉶”。史記 秦始皇紀:“飯土塯,啜土形。”李斯傳作“啜土鉶”。㊆成,成就。通“刑”。左傳 昭十二年:“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十九 形民之力:“形當讀爲刑,刑猶成也。……言惟成民是務,而無縱欲之心也。”㊇刑罰。通“刑”。荀子 成相:“衆人貳之,讒夫弃之,形是詰。”注:“形當爲刑,無德化,唯刑戮是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