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中華語文大辭典
度1ㄉㄨˋdù1.計量長短。[例]~量衡。2.表示物質有關性質達到的程度。[例]甜~|溼~|濃~。3.法制;規範。[例]法~|制~。4.一定範圍的程度;標準。[例]限~|疲勞過~。5.一定範圍的時間和空間。[例]年~|國~。6.儀態;容貌舉止。[例]風~|態~。7.胸襟;器量。[例]氣~|~量很大。8.經歷(指時間);通過。[例]歡~|~日如年|虛~光陰|~過低潮。9.量詞:(1)用於計算弧和角的度數。將圓周等分為360分,每1分為1度弧;1度弧所對的角為1度角。(2)用於計算地球經線和緯線的距離。將地球東西經線各分為180等分,每一等分為1度;南北緯度各分為90等分,每一等分為1度。(3)用於計算電量。1度等於1000瓦時。(4)用於計算眼鏡焦度。[例]他戴300~的近視眼鏡。(5)用於計算溫度的高低,有攝氏度(℃)與華氏度(℉)兩種。[例]今天氣溫為21~。(6)用於計算次數。[例]首~|再~|梅開二~。10.姓。度2ㄉㄨㄛˋduòㄉㄨㄛˊduó推測;估量。[例]揣~|忖~|以小人之心,~君子之腹。
度-辞源3
【度】9画 0024·71.dù ㄉㄨˋ 徒故切,去,暮韻,定。鐸部。㊀計量長短的標準。書 舜典:“同律、度、量、衡。”釋文:“度,如字,丈尺也。”晉書 律曆志上:“度以爲尺,相傳謂之 漢官尺。”㊁限度。左傳 昭二十年:“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國語 周下:“用物過度妨於財。”㊂法制。書 大禹謨:“罔失法度。”左傳 昭四年:“度不可改。”㊃器量,胸懷。史記 高帝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産作業。”㊄量詞。次,回。易 晉“晝日三接”唐 孔穎達 疏:“言非惟蒙賜蕃多,又被親寵頻數,一晝之間,三度接見也。”㊅過。通“渡”。漢書四八 賈誼傳陳政事疏:“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唐 李白 李太白詩三 蜀道難:“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㊆使人離俗出家。新唐書 食貨志一:“又於關輔諸州,納錢度道士僧尼萬人。”㊇通“鍍”。南齊書 高帝紀上:“不得以金銀爲箔,馬乘具不得金銀度。”㊈姓。漢有 度尚。後漢書有傳。2.duó ㄉㄨㄛˊ 徒落切,入,鐸韻,定。鐸部。㊀量,計算。左傳 隱十一年:“山有木,工則度之。”漢書 律曆志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㊁揣測,攷慮。詩 小雅 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史記一〇九 李將軍傳:“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内,度不中不發,發卽應弦而倒。”